细讲精神病家族史遗传规律,不同症状子女患病风险有差异!

2024-03-20 18:22:24
10
描述

根据最新收集到的资料来看,精神病家族史的遗传规律有很多种,主要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、X连锁隐性遗传、线粒体遗传等。对于这类患者来说,治疗所需的时间是非常长的,因此患者应做好抗击疾病的准备,在治疗期间与精神科医生保持良好关系,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也需要的多给患者一些陪伴。

精神病家族史的遗传规律

精神病家族史遗传规律

因为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大脑机能活动发生了紊乱,导致情感、行为、意志、认知等精神活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。虽然有一部分精神障碍和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,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障碍都是遗传的。对于精神病有家族遗传史的话,其遗传规律如下:

1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

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指在一个基因位点上,有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出现遗传效应,并且可能在几代之间进行传递,这种遗传方式被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,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精神病,通常会在一代之内发病,并且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发病率高。

2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

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指在一对同源的基因上,有一对等位基因出现遗传效应,但是在其子女中,有一对等位基因是不会出现遗传效应的,这种遗传方式被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精神病,通常会在二代之间或者三代之间进行传递。

精神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

3、X连锁隐性遗传

X连锁隐性遗传是指由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,所以具有隐性致病基因的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,会通过X染色体进行遗传。比如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等。

4、线粒体遗传

线粒体遗传是指由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,所以具有线粒体遗传效应的基因也会通过线粒体进行遗传,比如精神分裂症、孤独症等。

5、其他

除上述常见的遗传方式外,还有常见的隐形遗传、伴性遗传等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遗传风险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压力过大,避免熬夜,注意劳逸结合,以免诱发精神病发作。

精神病家族遗传就精神分裂症而言一般患病率为1%,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,子女患同病的风险约为15%,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精神分裂症,子女患同病的风险可达40%;父母其中一人患情感性精神障碍、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者,子女患同病的风险分别为16.0%~23.8%、16.5%~20%、19.9%,而父母双方如果有上述同一种疾病,其子女患同病的风险分别可高达44%~74%、35.5%、33.3%。

你可能还喜欢

更多>>